图书馆
 新闻  本馆概览  读者服务  电子期刊  电子图书  特色馆藏  共享资源  升学考证  悦读在线  党群工作  校务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悦读在线>>书评在线>>正文
文章内容页
《二手时间》:坐在苏联的废墟上,茫然而孤独
2016-03-30 08:13   网络

《二手时间》 (白俄罗斯)S.A. 阿列克谢耶维奇 著 吕宁思 译 中信出版社

阿列克谢耶维奇在诺贝尔文学奖演讲中,总结自己的写作历程,她说自己写了五本书,但它们其实是一本书,一本讲述乌托邦历史的书。这五本书始于讲述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女性主题的《我是女兵,也是女人》(1985),终结于讲述苏联解体之后“红人”生活的《二手时间》(2013)。

以《二手时间》为例,在采访之初,阿列克谢耶维奇的核心观点已经塑造了这本书的灵魂,即她想通过这本书寻找已经过去的苏联的精神内核,这种精神如何塑造了整整一代人,当苏联崩溃之时,这种精神又如何摧毁了一代人的集体存在感。所以她才说,这本书里有了这么多自杀者的故事,因为他们无法摆脱伟大的历史,无法和那段历史告别,无法接受另外一种契诃夫式的平常生活和幸福感,不能完全潜入和消失于个体生活中。

与阿列克谢耶维奇之前的写作不同,《二手时间》不再关注战争、灾难那样的宏大叙事,她深入到了个体的生活。其实,这种转变从她写切尔诺贝利核难和阿富汗战争时已经开始了,幸存者的讲述构成了她作品的基调。但是在《二手时间》里,这种转变的凸显是有意的,苏联解体了,战争当然不复存在。但是从个体的讲述中,战争的阴影依然还在,那种恐惧氛围如影随形。那一代人从小被灌输的只有战争,没有生活。面对新的世界,人们需要思想,但是没有人学会思想,人们只记得恐惧。

阿列克谢耶维奇曾经在采访中提到过很重要的一点,她说在采访阿富汗战争的幸存者的时候,她第一次发现,他从小接受的俄罗斯文学的经验不够用了,根本无法用来思考这些人经历的事情,就好像出现了某种俄罗斯文化的断层,“俄罗斯人遇上了过去从未遇见的事”。艺术无法应对生活的剧变,这恰恰就是史诗文学丧失的缘由。如果这点可以看作是为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写作辩驳的理由。她的写作不是续接伟大的俄罗斯文学。相对于19和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她的写作是重新开拓和定义俄罗斯文学的疆域。我们更加熟知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托尔斯泰等人为代表的俄罗斯文学,他们代表了俄罗斯文学的优秀传统,但是这种传统无法应对苏联解体之后的文化断层,以及极具消费主义表征的日常生活。

《二手时间》中有很多次提到苏联时期的“知识分子厨房”:十分简陋,只有几平方米。这样的厨房不仅是做饭的地方,也是产生思想和辩论的所在:“在19世纪,全部俄罗斯文化都存在于贵族式的庄园里,到了20世纪就产生于厨房里。改革思想也是从厨房出来的。”总是没完没了地续茶,一杯一杯地喝咖啡,还有伏特加,什么话题都敢聊:尖刻的抨击,生活的意义,普世的幸福、帕斯捷尔纳克、曼德尔施塔姆、索尔仁尼琴、萨哈罗夫、斯大林。这是一群“厨房里的持不同政见者”,他们的窃窃私语也是知识分子式的,在夜晚可以聊到深夜,第二天恢复正常去上班工作,就好像过着一种分裂的生活一样。但是有一天,这个世界变了,他们不用躲在厨房里遮掩着自己的想法,反而无所适从。

《二手时间》里有很多让人难忘的采访者的记录,但是我始终难忘的是这个部分,知识分子开始卖掉了自己的藏书,当然可以说是因为贫穷,因为需要钱,但更根本的原因在于“对书的失望。彻底绝望。就连对别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也会显得不礼貌:‘你现在读什么书呢?’生活中发生了太多的改变,只有在书中没有变。俄罗斯长篇小说从来不教读者如何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如何致富……”这恰恰是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伟大之处,她抓住了俄罗斯文化的核心部分,无数伟大的灵魂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他们坐在苏联的废墟上,茫然而孤独。(思郁 书评人)

版权所有:焦作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