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新闻  本馆概览  读者服务  电子期刊  电子图书  特色馆藏  共享资源  升学考证  悦读在线  党群工作  校务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悦读在线>>书评在线>>正文
文章内容页
谁能守望——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2010-06-16 15:14   互联网

作者:高鹏 来源:中国作家网

这已是第二次读《麦田里的守望者》。说实话,20年前读第一次,没读完就放下了。在作者去世之后,我再次捧读这部名著。两次阅读的最大不同是心态,先前浮躁,现时宁静。

塞林格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重要的美国作家。他的文学声誉建立在他数量不多但影响极大的作品上,《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其代表作,也是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但他却在成名之后抛下成功与追捧,长期隐身。

我喜欢塞林格的语言风格。第一人称,平白如话,幽默风趣,简单而又奥秘无穷,朴素而又意趣盎然,有着孩子般的童真和亲切,如同坐在你对面娓娓道来。最令人惊叹的是他精彩的对话与细节描写,寥寥几笔,人物便跃然而出。此书的开篇第一句很有马克·吐温的味道:“你要是真想听我讲,你想要知道的第一件事可能是我在什么地方出生,我倒霉的童年是怎样度过,我父母在生我之前干些什么,以及诸如此类的大卫·科波菲尔式废话,可我老实告诉你,我无意告诉你这一切。”这样的开篇语言,勾引着你不得不读下去。

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不肯用功读书、整天鬼混的沉沦少年。他倒扣鸭舌帽,穿大号风衣,抽烟、喝酒, 与轻浮女子交往,4次被学校开除,让很多正派人对他不能容忍。这样的少年中国也不鲜见,无论哪个时代哪个社会,都有迷惘和叛逆。

霍尔顿是“垮掉一代”的代表,干尽一切离经叛道的事,亲手将自己的青春涂抹得劣迹斑斑。他固执地以为大人们都不关心他,他想让大人为自己的劣行心疼。当大人呼喊他名字的声音划过夜空的时候,他心里掠过阵阵欢乐:他们担心我,在乎我!他想以这种叛逆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在自虐中寻找自尊。

显然,他的颓废源于失望。开除他的学校根本就是一所混账学校,恰如一个光鲜外表内里已经腐烂的苹果。学校里的老师都是势利的伪君子,而同学聚在一起谈的就是女人、酗酒和性。学校和家庭对他的希冀不过是“出人头地,将来买辆混账凯迪拉克!”他逃出学校后,面对的社会更是漆黑一团、尔虞我诈,因而他更加迷惘和叛逆。

其实,霍尔顿并不是十恶不赦的混世魔王。走进霍尔顿的内心,他真的只是一个想要爱的孩子。他憎恨现实社会中丑恶的世态人情,他渴望朴实和真诚,在遇到全是虚伪和欺骗而又无力改变的情况下,他苦闷彷徨,甚至想逃离现实世界,到穷乡僻壤去做一个又聋又哑的人。

霍尔顿心地善良。他为了照顾同学的自尊心而把自己的好皮箱藏到床下;在纽约流浪的时候,他为自己捐助的钱不多而羞愧。虽然他颓废,所看到的都是黑暗的东西——这并不是他的错,错在他所生活的那个环境。

最能说明霍尔顿内心的是这样一段心灵剖白: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 霍尔顿这番发自肺腑的话,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明朗纯美的画面:田地里金色麦浪翻滚,一群孩子自由自在地奔跑,而霍尔顿则满心仁爱满腔热忱地守护着他们。这样的守望图,让我看到了霍尔顿在颓废中闪光的善良人性。麦田里的守望,就是这部小说的灵魂,也是作者塞林格“救救孩子!”的呐喊。

守望,是被人们一遍遍引用和默念的美好名词。所有的人都企盼拥有一片金色的麦田,都希望守住这片纯洁的麦田。

版权所有:焦作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