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新闻  本馆概览  读者服务  电子期刊  电子图书  特色馆藏  共享资源  升学考证  悦读在线  党群工作  校务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悦读在线>>书评在线>>正文
文章内容页
小说《追风筝的人》印象
2010-05-18 08:32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回首前尘,我意识到在过去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终在窥视着那荒芜的小径。”一个阿富汗名不见经传的作家的处女作,出版后大获好评,获奖无数,跃居美国两大权威畅销书排行榜《纽约时报》排行榜、《出版商周刊》排行榜长达2年之久,成为2008年最畅销的小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追风筝的人》具备了一部伟大作品的许多要素——故事发生在个人无法左右命运的乱世乱地;冲突来自种族、宗教与意识形态的分别;揭示的是人性中难以克服的弱点。悲剧的发生总让人难以简单地去评价。按照这些要素发展而成的小说,应该会是既叫好又叫座的。

阿米尔和哈桑,在一个富裕家庭长大的两个亲密无间的主仆,一起爬树、一起搞恶作剧、一起看电影、一起放风筝,一起在树上刻下“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苏丹”,童年里所有微妙幸福静静地埋伏着不安……

命运注定了阿米尔和哈桑“无论如何,都不肯做一般意义上的朋友”。一个普什图人,一个哈扎拉人;一个逊尼派,一个什叶派,这些没有人能改变得了的东西,给了阿米尔背叛的勇气和借口,并让他背负着罪恶。在那场追风筝的比赛中,在那条小巷中,在那打开父亲心门钥匙的蓝风筝与对友情的背叛中,我们再也看不到阿米尔眼中的澄清与欢愉。

阿米尔以为美国是个埋葬往事的地方,但往事终究会自行爬上心头,原来它从未离开。

我们当中许多人大概都面临过与阿米尔类似的困境:在生命某个阶段,有过那么一次深刻的错误、遗憾、难堪,让我们耿耿于怀,即使假装遗忘,那些记忆还是会像梦魇一样跃上心头,伺机发作。也许,我们都跟主人公阿米尔一样,寻找着打开心结的钥匙。

当我们在小说的最后看到:

“它只是一个微笑,没有别的了。它没有让任何事情恢复正常。只是一个微笑,一件小小的事情,像是树林中的一片叶子,在惊鸟的飞起中晃动着。

但我会迎接它,张开双臂。因为每逢春天到来,它总是每次融化一片雪花;而也许我刚刚看到的,正是第一片雪花的融化。

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但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

我追。”

那一刻,很多人跟着阿米尔一道,会心地笑了。

至此,《追风筝的人》可以说完成了所有令人叫好的情节编织和情绪积累。然而从小说后半部开始的各种匪夷所思的巧合,使原本阿米尔一家承载的民族重量,减弱为父子两个人道德的救赎;阿富汗问题的主题,变成了阿米尔曲折经历的布景;最后哈桑儿子的自杀,于情理上并不很说得通,更多的目的还是煽情。作者因为没能克制住对戏剧性的痴迷,而使小说朝着畅销书的方向加速滑去。

有的时候,离不朽,只有一步的距离。

版权所有:焦作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