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
 新闻  本馆概览  读者服务  电子期刊  电子图书  特色馆藏  共享资源  升学考证  悦读在线  党群工作  校务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悦读在线>>新书推荐>>正文
文章内容页
付秀莹《陌上》受好评:一幅乡土中国的精神地图
2017-05-23 10:38   网络

2017年5月19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北京市作家协会、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青年作家付秀莹长篇小说《陌上》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阎晶明,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王升山出席会议。雷达、刘庆邦、白烨、张柠、陈福民、张莉、杨庆祥、岳雯等参加会议,就《陌上》的文学特质与艺术探索进行了充分解读与深入探析。会议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主持。

《陌上》是付秀莹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该书以华北平原一个村庄——“芳村”为背景,采用散点透视的笔法,勾勒出了一幅乡土中国的精神地图。在这个时代,一个乡村妇人的心灵风暴,并不比都市女性简略,甚或更加丰富。作品中翠台姐妹、婆媳间的家长里短,喜针、小鸾们夫妇间的恩爱情仇,渗透出的是对乡村传统伦理的依恋和坚守;香罗、望日莲等对外面世界和两性关系的新审视,则是对传统的逃逸;建信、大全手中的权力和财富,则是重建乡村秩序过程中破与立的矛盾,也是纠缠。有评论家将《陌上》称为“中国当下乡村世界的精神列传”。著名作家曹文轩说:“‘付秀莹文体’既是现代文学史的一脉相承,又是她富有灵性的个人创造。在一个失去风景的时代,阅读她的作品,我们随时可以与风景相遇。”

在中国当前城市化进程及市场经济大潮对乡村世界的鲸吞蚕食中,乡村原有的秩序与精神轰然坍塌;而在中国当下乡土文学的书写中,青年女作家付秀莹独辟蹊径,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学所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对乡土文学的现代化书写进行有益的尝试。同时,本书也是付秀莹文学版图中“芳村”的整体亮相,绘制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斑驳面影。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自觉体认,对中国女性经验与情感的敏锐捕捉,对传统中国美学的全新探索,都使得这部作品不仅藉此展露出了独特生动的个体生命体验,而且揭示出了我们这代人的精神密码。

本书由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于2016年10月正式出版。书一问世,便在文学界和读者中引发强烈反响,曾先后入选新浪好书榜2016年10月总榜、新浪好书榜2016年文学年度榜、2017“博库·全民阅读周刊春风图书势力榜”,入围2017花地文学榜年度长篇小说榜,并与格非《望春风》、贾平凹《极花》、葛亮《北鸢》、方方《软埋》一道入选“2016年《当代》长篇小说年度五佳”。

研讨会上,作家刘庆邦评价道:“付秀莹的文字是日常化的,她所倾心的是《红楼梦》的文学传统。风霜雨雪,春播秋收;吃饭穿衣,油盐酱醋;男婚女嫁,生老病死;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它遵守的是日常生活的逻辑,一切发生在逻辑的框架内,受逻辑的约束,从不违反逻辑。这样的景观洋溢的是泥土气息、烟火气息、家庭气息和生活气息。付秀莹的文字也是心灵化的。她喜欢探究心灵的奥秘,愿意捕捉和描摹人物内心汹涌的风景和起伏的潮汐。只有心灵化的文字才是灵动的,飞扬的,充满欢腾的艺术生命。从付秀莹的小说中随意截取一段文字,都能看出,那些文字在她心灵的土壤里培育过,一一打上了付秀莹心灵的烙印。付秀莹的文字同时是诗意化的,这样诗意化的文字至少有三个特点:一是短句,节奏感强,字里行间带出的是作家的呼吸和气质;二是以审美的眼光看取万事万物,有诗的意境和诗的韵味;三是摒弃一切污泥浊水,保持对文字的敬畏、珍爱和清洁精神。”

文学评论家白烨认为:“这部以华北平原一个名叫芳村的村庄为背景的作品,没有连贯性的故事,也没有贯穿性的人物,但散点透视的叙事,多人多事的内蕴,却使作品在家长里短与恩爱情仇中,交织着对于乡村传统伦理的依恋与叛离、乡村内在秩序的破除与建立,以及乡村女性的生存智慧与心灵隐秘等诸种意蕴。作为作者的长篇处女秀,付秀莹和盘托出自己对于故乡的热爱,叙事饱带激情,文笔神采飞扬,自然而然地带出引人的乡俗风情与隽永的乡间风景。作者自己所说的一席话,由创作追求的自诉,道出了作品的独特之处,那就是:在《陌上》里,当芳村的风雨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总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大时代的气息,芳村那些人,那些男男女女的隐秘心事,也是乡土中国在大时代里的隐秘心事。”

评论家岳雯则认为:“付秀莹的《陌上》以当下乡村的处境为叙述对象,着眼于人与人、事与事之间蛛丝般复杂的联系。有趣的是,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量的风景描写。付秀莹不遗余力地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乡村的事物,芳村俨然就是活在我们记忆深处的村庄。这构成了某种悖论:一边是古典的未经时间改变的乡村风景,一边是正在发生巨大改变(包括经济与伦理)的乡村日常生活。这大约是因为作家感受到了时间的巨大压力,她哀叹着,在书写变化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寻找古典的永恒。”

本书出版方、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指出:“付秀莹的这部《陌上》,是建立在芳村这块土地上的。芳村,将会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经典空间,一个文学研究的题目,多少年后也许还会成为社会学家研究乡土中国的一份可以触摸的活的历史档案。除了题材的冷峻审视,文字的清丽美感,它也为乡土文学的现代化书写,提供了两个值得深思的话题:当下乡村,是美丽乡村,还是欲望新农村?中国的乡土文学文脉,在面临裂变还是终结?”

最后,付秀莹对各位评论家在文学理论上的指导和归纳、见解上的梳理和发现,表示了由衷的感激之情。谈及创作体会,她说:“随着年纪渐长,对故乡的牵挂越来越多了。河北老家那个村庄,那个村庄里的人和事,那里的草木砖瓦,鸡鸣狗吠,都令我在遥远的异乡魂牵梦萦,日夜不得安宁。我想写写‘芳村’。我想写写‘芳村’的那些男人女人们。在时代风潮中,乡土中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剧烈变化。那些乡村人物们,站在命运的风口处,随着时势俯仰,进退失据。他们内心所经历的,也是芳村所经历的。我幻想着,写出了芳村,或许就是写出了中国千千万万的村庄,写出了我们当下的乡土中国。至少,从某个侧面,写出乡土中国在时代变迁中的波光云影。大约,透过这个时代的波光云影,或多或多少的,可以领略这个时代的山河巨变。《陌上》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长篇结构。二十三个相对独立的短篇,上一篇的某个人物一闪而过,可能恰恰是下一篇里的主角。芳村的那些男人女人们来来往往,关系彼此勾连,时时有交错,不断有回响。总共有多少人物出现,我并没有认真计算过。我幻想着,让每一个人都活起来,飞起来,活泼泼的,成长为独特的这一个。这么长时间了,他们其实一直在我心里折腾着,蠢蠢欲动。如今我放他们出来,放他们在人间走一趟,成败荣辱,要看他们自己的缘分和造化了。我奈何不得。这部长篇写得辛苦。因为,虚构和现实缠绕,有太多的情感牵扯。也因为,要不断地开始。万事开头难。《陌上》的写作令我深刻体验了这句话的重量。这是对叙事难度的一种挑战,也是对耐心、意志以及才华的一种考验。当我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一直躁动的心终于安定下来了。唯有故乡和亲人不可辜负。但愿我做到了。”

《陌上》 付秀莹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内容简介:

《陌上》以华北平原一个村庄为背景,采用散点透视的笔法,试图勾勒一幅乡土中国的精神地图。那些乡村的女性站在命运的风口,任时代风潮裹挟而去。她们内心的辗转、跌宕和进退失据,都得到细腻的描绘和呈现,而笔底则始终鼓荡着生命隐秘的呼啸风声。在这个时代,一个乡村妇人的心灵风暴,并不比都市女性简略,甚或更加丰富。翠台姐妹、婆媳间的家长里短,喜针、小鸾们夫妇间的恩爱情仇,渗透着的是对乡村传统伦理的依恋和坚守;香罗、望日莲等对外面和两性关系的新审视,则是对传统的逃逸;建信、大全手中的权力和财富,则是重建乡村秩序过程中破与立的矛盾,也是纠缠。

小说是付秀莹文学版图中“芳村”的整体亮相,也绘制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斑驳面影。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自觉体认,对中国女性的经验与情感的敏锐捕捉,对传统中国美学的全新探索,小说不仅藉此展露出了独特生动的个体生命体验,而且揭示出我们这代人的精神密码。

小说总计30余万字,由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甫一问世,在文学界和读者中反响热烈。有评论家称《陌上》是“中国当下乡村世界的精神列传”。

名家推荐:

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行于陌上,看次第花开,付秀莹好一副白描手眼。天下事,犹未定,风云只在女人眉头心头之间。温婉情怀,曲尽万般滋味,见天地,见世道人心。

著名作家曹文轩:“付秀莹文体”既是现代文学史的一脉相承,又是她富有灵性的个人创造。在一个失去风景的时代,阅读她的作品,我们随时可以与风景相遇。

作者简介:

付秀莹,当代著名作家。著有小说集《爱情到处流传》《朱颜记》《花好月圆》《锦绣》《无衣令》等。作品被收入多种选刊、选本、年鉴及排行榜。曾获首届“茅台杯”《小说选刊》奖、第九届“十月文学奖”、第五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第三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首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等,并有部分作品译介到海外。

版权所有:焦作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