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政府夸奖我,山里乡亲支持我。我没觉得在山里教书是难事儿。”刚获得首届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接见的山村小学教师王生英这样说。 从1974年开始走上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卸甲平村小学讲坛,至今已经37年,王生英也由天真烂漫的少女成为年过五旬、满头华发的“老”师。
“一个‘爱’字,将我拴住了”
谈起几十年当老师的风风雨雨,王生英乐观开朗:“一个‘爱’字,将我吸引住了、拴住了,让我一直坚守下来。”
“神圣天使”,王生英用这样的词汇表达自己最初对教师职业的感受和尊重。上小学时的一件事至今让她记忆犹新——有一次不小心,她将李老师的一瓶水踢翻,在山里,饮用水是非常珍贵的,特别是在以红旗渠闻名的林县(今林州)。王生英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李老师却微笑着说,没事的,别紧张。
这件事促使王生英走上讲坛,1974年高中毕业,她就在当地50多人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民办教师。37年来,她用爱心滋润着山里的孩子。现在一些学生的父母也曾是她的学生。
王生英教学的第一站是东平自然村。从家到学校,中间隔着一条大河,需要走半个小时的路程。因为她幼年患小儿麻痹落下身体残疾,腿脚不便,摔跤是常有的事。
1978年6月,连绵大雨下个不停。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她拖着残疾的腿,冒着风雨,踏着泥泞打滑的山路,挨家挨户到每个学生家里上课、辅导、批改作业。20多天里,她每天坚持跑遍全村,决不落下一个孩子。乡亲们每当看到她这个样子,都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心疼地拉住她的手掉眼泪。
为了钟爱的教育事业,30多年的教学生活,王生英从来没有误过学生一节课。常年在山间小道上跋涉,她竟能在崎岖的山道行走自如了。
“承诺了让山区的孩子都能上学,就不能变”
让山区的孩子都能上学是王生英多年的愿望,她说:“我承诺了让山区的孩子都能上学,就不能变,就要坚持。”
1986年,王生英自愿到偏僻、艰苦的桃园学校任教。为了改善学校条件,她找来丈夫利用学生放学回家的时间,垒好土墩,修整不平的地面,为孩子们上课解除了后顾之忧。接着又自己花钱,和丈夫修补教室。丈夫的支持让她感到莫大的幸福和鼓舞。她每天起早贪黑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经常吃住在学校,工作到了忘我的程度。她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着学生,也感染着无数的村民。
在教学上,王生英坚持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她教学方法灵活,讲课语言简洁清楚,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同时注重素质教育,教学生把知识变为能力,把“寓教于乐”、“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等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卸甲平村学校尽管校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她考虑到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很单调,于是就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3000元钱,购买了学生喜爱的图书,订了《小学生学习报》等报刊,建成了图书阅览室,让孩子们课余时间有了汲取精神营养的场所,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三十多年如一日,历尽艰辛,无悔追求,王生英默默诠释着自己对教师的深刻理解,对学生的深厚挚爱。
“有付出,才能换来山区面貌的改变”
为了孩子们读书方便,王生英曾经多年把学校办在自己的家里。她一心想把自己家的房子改造成大一点的教室。
1989年,因为爱人生病,家里欠了人家一大笔债,而她当时每月只有70元的工资,怎么办?夫妻俩横下一条心,把家里可卖的大豆、玉米、谷子、小麦全拉出去卖了,盖房的钱还是不够。夫妻俩就到东姚乡李家厂村赊砖瓦。为了解决木材问题,把家里的大小树木全刨出来,又到几十里外的姨父家借了椽子和檩条。在建房的日日夜夜里,她和爱人一起挖沙、刨石子、搬砖、和泥,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终于建成了孩子们日夜盼望的家庭学校。为了学生们的安全,她爱人又想尽办法,给楼梯走廊焊上了栏杆。
在以家为校的日子里,王生英一家四口节衣缩食,除了偿还欠下的外债,省下的钱不是给学生购买录音机、磁带,就是给他们添置学习用品。学生们的衣服脏了她给洗;学生们冷了,她给添加衣服、做棉门帘。孩子们就像生活在自己的家里一样,她就像他们的母亲。为了报恩,学生和乡亲们常常把家里的米、面、油、鸡蛋送到她家,她把他们的真情留下,把礼物一一退回,因为她办学不图别的,图的就是让孩子们好好学习。
20年以校为家,10余年以家为校,王生英教过的学生有的升入了大学,有的升入了高中,教学成绩多年在全乡名列前茅,数百名有知识、有文化的毕业生在改变着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这真正应了王生英的话:“有付出,有牺牲,才能换来山区面貌的改变。”
王生英的付出得到社会的肯定,她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还光荣地出席了党的十七大。
她常常对青年教师说,要爱孩子,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教会学生文化知识。
采访手记
利用王生英在京参加教师节活动的间隙,记者采访了她。面前的王生英,是那样的普通,半旧的衣着,平常的发型,真诚的笑容,我的第一感觉是:她的学生真幸运!尽管腿脚不便,采访结束时她一定要把我送到电梯口。
就是这位普通的弱女子,已经在山村默默奉献了37年。37年,对于个体而言,确是漫漫长路。答应了,就坚守,承诺了,就不变。兑现一事并不难,兑现一时也不难,而她辛勤地坚持37年为社会培育人才。王生英身上闪现着不普通的精神。
这精神是无言的挚爱。王生英真诚地爱着一茬又一茬的学生,正是因为爱,崎岖的山路、艰苦的生活,都不再是困难;正是因为爱,说起自己的教学生涯,她满脸的幸福。
公与私,在她那里处理得也令人敬佩。以校为家,以家为校,这位表面普通的弱女子其实是伟岸的,高大的。